12年前,台灣商人陳明哲從三亞西島起步,逐步開發珠海外伶仃島、茂名放雞島,成為開發中國無人島的先鋒性人物。如今,陳明哲的兒子陳信豪負責放雞島日常運營。
4月,中國海洋局公佈了第一批176個可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無人島開發一時大熱。12年前,台灣商人陳明哲從三亞西島起步,逐步開發珠海外伶仃島、茂名放雞島,成為開發中國無人島的先鋒性人物。如今,陳明哲的兒子陳信豪負責放雞島日常運營,他告訴《外灘畫報》:事實上,我們全家是到了放雞島之後,才真正知道了海的故事。
放雞島就在眼前了
撲面而來的是鼎沸的人聲。一下船,遊客就爭相駕駛摩托車,那是通向島上腹地最快的方式。環顧四周,滿山除了粵地特有的椰子樹、大葉榕之外,還有好多的台灣草和相思樹。沒錯,這裡看起來就像是一座台灣人租賃下來的島嶼。
據說,1405年7月間,鄭和率領明朝船隊下西洋宣揚國威,船隊航行經過廣東沿岸的這座無人島時,曾依照當地傳說的特殊習俗,派遣船員上岸放生雞隻,祈求航海歷程平安,此地遂得名"放雞島"。
不過,讓記者有些驚訝的是,從湛江到茂名,再至電白縣,一路走來,知道它原來是一座無人島的,寥寥可數。
這時,陳信豪出現了。28歲的他,穿一件T 恤和沙灘褲,腳上趿一雙拖鞋,皮膚黝黑,口音已經完全本地化,基本不帶什麼台灣腔了。他遞過來的名片上寫著"放雞島旅遊開發公司總經理"的頭銜,我現在是呆在島上最長時間的人,他笑。
陳信豪的父親陳明哲到福建拜媽祖廟了。如今日常"主理"放雞島的人,已是陳信豪。
2004 年,台灣人陳明哲在廣東租下荒蕪的放雞島,拿到該島50 年的使用權,這也是中國允許個人或單位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的最長租用期。2003 年,中國發布《無居民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規定》,明確個人或單位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的最長租用期定為50年。
8年之後,今年4月12日,中國海洋局公佈了第一批可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涉及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8個省區的共176個無居民海島;其中廣東最多,為60個。
"一時間,私人爭做島主,變得再度熱門起來。開發無人島,並非易事"。中國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教授級高工王小波告訴《外灘畫報》"目前,中國無居民,海島中的94% 未被開發。而在已開發的6%中,成功的並不多"。
2004年,和陳明哲幾乎同時起步的女"島主"陳曉嫻,曾經沸沸揚揚地承包了溫州洞頭縣附近海域的最大無人島—竹嶼孤島。但後來,經營不善黯然退場。除了商業風險,更多的無人島開發案例裡,充斥著無序、濫採等掠奪性開發。
據報載,上世紀90 年代,浙江岱山縣政府以每年2000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將橋樑山島出租給採石企業。短短幾年時間,這座面積不足0.1平方公里的無居民小島大部分山體已被挖空。目前,該島正處於生態修復之中。
泥島,位於山東省海陽市,海岸線長約0.24公里, 面積0.005平方公里,也是無居民海島。由於20 世紀末期當地修建碼頭、漁港需要石料,泥島被炸。在地圖上,泥島已經消失。
事實上,在中國6500 多座海島中,有居民的海島僅433座,其餘均為無居民海島。而在開發過程中,無人島消失的速度駭人,有媒體披露總數已達到806 個。
"還好,放雞島是一個例外"。王小波說。
海水是最難打交道的
2004 年3月,陳信豪第一次隨父親陳明哲來到放雞島。
"那時,我還在台灣讀大學"。他說,因為父親已經決定要開發這個島了,就帶我來看看。一路走來,陳信豪吃盡苦頭。"你現在從365國道到博賀鎮這一段12公里的路,大概只要10 分鐘。但那時,我們就走了一個多小時"。
吉普車左右搖晃,海邊時時散發的腥臭味,都讓陳信豪極其不適:從台灣突然跑到這裡來,反差實在太大了。
當時的廣東茂名電白縣博賀鎮根本沒有碼頭,陳信豪和父親坐船直接登上沙灘。"上島之後,看到的全都是原始森林"。他記得:我們一人拿了一把開山刀往前走,父親指著一個燈塔說,我們要去那裡。
大家奮力走過去。突然,就看不見路了,因為地上全是蔽天藤蔓。"我們就讓一個人爬到樹上去看方向"。
"聽起來好像魯賓森漂流記",陳信豪打趣道,但當時一點也不覺得有趣。後來,陳明哲問兒子感覺如何? 他只答了一個字:好。
不過,回到家裡,媽媽問起來,陳信豪就說了實話 — "我很懷疑爸爸的眼光,是不是出了問題?怎麼會選這樣一個地方?"
在台灣嘉義,陳信豪全家在當地一直在做旅遊業、餐飲業。承租放雞島之前,父親陳明哲還曾開發過三亞西島、珠海外伶仃島。尤其是無人島西島,當時的經營處於頂峰狀態。
1999年6月,陳明哲在海南西島,建立了一個海上游樂世界。在那裡,他首次把體育與旅遊結合起來,引入了潛水、衝浪摩托艇、香蕉船、海面拖曳傘、海泳、釣魚、沙灘跑等項目。此後,西島大獲成功,一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潛水基地,高峰時一天有2000人潛水。
當年,陳明哲在西島一年的租金只要8000元,即使一次付清30年租金,也不過20多萬元。在2003年和2004年兩年間,西島營運達到最高峰,全年無休的西島營業額達到3億多元,一年成本約2400萬,稅前獲利超過2億元。
第一次探訪放雞島後,陳信豪每年都來。他沒有想到的是,日後自己居然會變成一個最愛此地的人。大學期間,我經常在寒暑假過來,看著平地和碼頭一點一點冒出來。他說:那時候沒有水,三四天才洗一次澡。也沒有電,島上人們的作息時間,全部是凌晨四點上班、下午四點就休息。
父親陳明哲帶領全家在這塊無人島上開始墾荒。他認定了這個島,陳信豪記得爸爸第一眼看到放雞,島後,就半夜打電話給媽媽說,這個島和他做過的一個夢,完全一樣。他要把此島,開發成一個潛水、垂釣的旅遊勝地。
事實上,放雞島是陳明哲從海南水路北上,一路訪過湛江、茂名、陽江,在近300公里的海岸線上,走了15 個島之後才圈定的。現在,陳信豪也能一眼就看明白其中的奧妙了:這裡海水的能見度為8米,是亞洲第一。
"後來,我的父母、哥哥還有舅舅,全部到這裡駐紮下來"。 陳信豪說:我們全家各有分工,爸爸管總體,媽媽管銷售,哥哥管採購,我則管運營。
雖然,大家一個禮拜也見不到一次,但坐下來就能吵起來。
一開始,自然是修建碼頭、購買船隻,同時還要在島上鋪設公路、水電網等系統。"上千萬元的資金,投到島上就像風一樣無影無形了"。
無人島對資金的需求,就像沙漠對水的需求一樣強烈。"每走一步、每一滴水都是用錢換來的"。
以最起碼的"三通"而言,在島上通水、通電、通路比在陸地上艱難多了,"所有的材料,一旦運送到島上來,成本就是陸地上的3-6倍"。
所幸,陳家在海南西島有過旅遊開發的經驗,"一開始,我們一期投資的金額就預設在3億元左右"。這一計劃,讓放雞島避免了開發中的資金斷裂。而在江浙一帶,眾多中小民間資本在蜂擁無人島後,由於準備不足,最終常常因資金不足收場。
島上通水是一個大問題,這部分成本佔了建設費用的大半,陳信豪很清楚無人島上淡水的來源,只有三種:一種是地表水,就是平時一下雨,我們就用水庫把水全部貯存起來。由於島上的淡水極其珍貴,一開始,我們就在放雞島上興建了9 個碩大的水庫。每個水庫的造價是300萬元。其中,島上的標誌性建築海螺廣場下的地下水庫,就有三層樓那麼高。
與此同時,整個放雞島的"雞頭"到"雞尾"都修了積水溝,把雨水、島上流下的水全部積起來,泵入水庫。每年清明到中秋時節,就是放雞島上雨水最充沛的時間,島上的幾個水庫通常都存貯得滿滿的。
而最初在修公路的時候,"我們也會有意地傾斜一點,讓靠海的地方高,靠山的地方低,這樣水就可以直接流到水庫裡了"。平時,這些水庫的水可以用來沖涼,也可以綠化。
當然,水庫的水遠遠不夠。我們就開始打井,2010年,陳信豪指揮施工人員打了整整一年的井。硬是24 小時、15 個人輪班不間歇地工作,他說每,500 米耗費的成本就是一百萬,就這樣,施工方也明確說並不保證就一定可以找到水。
放雞島上的岩石層非常堅硬,"就像石油鑽井那樣,工人一點一點鑽開石頭,然後一點一點地看,下面是否有水"。
最終,在打到100多米的時候,發現水了。"但是因為沒有經驗,還想再深一點,結果一下子打到360米,之後抽上來的水都是半咸半淡的"。
此後,陳信豪又打了一口井。深度只有140米,"剛剛能抽到淡水就好"。不過,井水的成本很高。"就算是一口價值一百萬的井,一天也只能打到20噸水"。
陳家不是沒有考慮過海水淨化,但"淨化對於海水的鹽度要求很嚴格,如果不符合要求,成本反而比買淡水還要高,而且設備很貴,維護也很難"。
最後,為了保證島上運營,陳信豪他們只能購買淡水,一噸飲用水上島的成本高達30元。同樣的重量在陸地上只要1.8元,足足貴了6倍。"淡水成本的確很高,但隨著遊客的增多,也不得不買。目前,這一塊佔放雞島整個供水量的1/3"。
每次,陳信豪都會叮囑導游向遊客宣講,"愛惜島上的每一滴水",但遊客覺得我是花了錢的,也並不情願節約。
除了水,電力供應也是所有無人島開發中最大的難題之一。
放雞島的電力則來自柴油發電,島上有5個發電機,50-5000瓦不等,以不同時段交替使用。一年光是材柴油就超過200萬元,承租50年下來,就要上億元。
事實上,從2004 年至今,陳家對於放雞島的投資已經高達3 億元。在未來兩到三年還將追加2億元,現在陳家在台灣的生意已經盡數賣掉,準備孤注一擲。"我有個弟弟還在台灣讀大學,等他唸完書應該也會加入進來"。
但最讓人操心的,還不止於巨額資金。"海水,才是最難打交道的"。陳信豪指著島上酒店大門外的一處鋼管說:不銹鋼在我們這裡叫生鏽鐵。放雞島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比陸地上要消耗得快幾倍。一輛摩托車,在陸地上能用三年,但是在島上只能用一年,關鍵是海水中的鹽對於任何東西都能侵蝕。
為此,陳家幾乎想盡了辦法,很多都是就近找當地的漁船學來的。"所有的材料都要精心挑選,然後再做特別處理。比如不銹鋼需要先噴砂、打磨、除鏽,然後塗上保護油漆,一共塗三次,即便如此,還是很容易生鏽、腐蝕"。
放雞島上的路標,一度也成為一個難題。因為在大家嘗試過不銹鋼、玻璃、木頭甚至瓦缸片之後,發現都不行。"時間稍微一長,路牌就破了、爛了"。最後,有人想到用水泥,而且是彩色水泥,才算完。
生態維護最費錢
今年2月的一天,兩位教授出現在碼頭上。"我們是湛江海洋大學的"。 他們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證之後,就徑直走到了放雞島的後山。
"教授找我要了兩雙手套、鞋套" 放雞島旅遊開發公司辦公室的劉德言回憶說:他們表示要親自到海邊去抓生蠔。當看到生蠔爪間頂端顏色呈現出乳白時,教授很滿意。
"如果是綠色,或者是黑色斑點的話,就證明這個放雞島已經完了"。教授臨走時,還丟下一句話:我們公眾要監督你們。(監督??個人覺得很好笑!!)
當記者和陳信豪求證此節時,他笑起來。"我大學的專業就是環境工程學,在生態保護這件事情上,我們全家完全一致"。
在"三通"的同時,陳家就陸續把台灣的一些植物和動物遷徙到放雞島來。這其中,有印度紫、阿伯籮、野芸果和台灣軟木等等,"我們一共在島上新種了25種共計3萬棵樹"。
而電白縣旅遊局的資料表明,放雞島上的植被原本就是全國之冠,植被覆蓋率高達95%以上,有101科275種之多。這也是王小波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的,"放雞島開發的成功,有它先天的優勢"。"那麼多無人島,父親千挑萬選自有他的道理"。陳信豪說。
放雞島的後山,比前山要僻靜得多。這裡時不時會閃現出小鹿、孔雀、野牛以及紫色和白色的喜鵲。當初,為了把前兩種動物從島外運送過來,就花費了巨資。而光是林木種植,就花了好幾年的時間。
"其實,生態維護才是最花錢的,比建設花的錢還多"。陳信豪表示。開發必然要破壞原來的生態環境,在荒島上開一條路也要破壞植被,但開路後還得想辦法維護植被原來的生態功能,不能造成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早在開發放雞島之前,陳明哲就請專家設計了垃圾循環處理系統。生活污水不會排到海裡去,首先會用水泵抽到島的頂部去暴晒、沉澱,沉澱下來的固體,可以當島上植物的肥料;澄清的液體可以用來灌溉。島上有處理固體垃圾的垃圾場,可以回收的垃圾,則會運出島外去賣。
而對於廚房裡嚴重的污染物,陳信豪表示,他們會放入一種生物菌,使其發酵、把渣滓全部清除乾淨。後山上,甚至有一個豬圈,"這樣,一些比較乾淨的殘渣剩飯,也可以用來餵豬"。劉德言說。他原本是台灣警署的一個警長,作為陳明哲多年的老友,在退休後被力邀前來協助島上的行政管理。
在陳氏父子看來,原生態的植被、山澗的野生動物以及豐富的海底資源,就是這個島上最大的財富。
"剛來的時候,漁民總喜歡在附近海域炸魚和用毒藥抓魚"。陳家為此大為頭痛。後來,大家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就是直接引導他們來島上上班,"讓本地人負責保護海域效果更好"。
保護好島上的環境,從商業利益和海島生態兩個角度來說,其實是雙贏的"。陳信豪對此頗為通透"。你有一年四季不同的植被和各種花鳥蟲魚,才能讓上島的遊客有強烈的新鮮感。
他很同意這樣的觀點—一直聲稱要把放雞島做成中國最大的釣魚基地和潛水基地,這兩個基地若是打出品牌,獲得的利益則遠遠高出環保的支出。
離放雞島不遠處,廣東大亞灣的三角洲島原本也是一個無人島。10 年前,有關人士經廣東省國土部門批准,用650萬元取得該海島40年使用權。和陳家一樣,三角洲島也被開發成海島度假勝地,主要經營水上運動、休閒度假和房地產。
同為無人島開發者,三角洲島的開發方也曾表示,島上最難的有四件事情。"除了投資大、回報週期長、水電資源問題以外,就是遊客資源組織難、交通出行困難"。
對此,陳信豪頗為認同。目前為止,"放雞島還是投入大於回報"。不過,島上旅遊的前景不錯,去年放雞島上每天的遊客量達到了6000人,"今年爭取達到8000人"。按照目前每個上島客人人均500元的消費標準,如果每天人流8000人,其一天的營業額就能達到400萬元。
有過曾將一座對外無法聯絡的西島開發成海南島著名觀光景點的經驗,這讓陳家的此次開發顯得不那麼倉促和無措。和開發西島一樣,這一次,自2004年承租以來,放雞島堅持實施"邊建設、邊營銷"的策略。
早在2005年五一假期,僅開發半年多的放雞島就曾首次對遊客開放,半年中迎來了3萬多客流;2006年再次開放半年,遊客數量猛增到11.3萬人。2006 年11月,陳家決定關閉海島全面開發,至2008 年5月才重新開放。但當時受到物價上漲、地震等大事件的衝擊,預計的17萬遊客卻只來了7萬多人。同年10月在茂名電白縣登陸的颱風"黑格比"給陳家造成了幾千萬元損失:刮沉了3艘客船、破壞了沙灘和島上其他建築物。
"那時候我們對於這裡的氣候、地理、人文都認識不足",陳信豪說"在無人島上開發,除了巨額的資金,長久的周期以外,還需要諳熟和島相關的一切,尤其是季風、波浪、潮水、颱風還有暗礁。事實上,我們全家是到了放雞島之後,才真正知道了海的故事"。
此後,陳家重新完善了放雞島的規劃佈置和房間設計,並重新定位海島遊。2009年初放雞島以深海潛水、海上娛樂等主打休閒活動,再次對外開放。此外,陳家在海南西島開發過程中吸取的經驗和教訓也幫了他們大忙。西島開發一度非常成功,尤其在2003至2004年達到頂峰,但陳家卻在2007年慘淡收場。由於陳家在三亞西島只租用了100 多畝地,很多項目無法展開。後來,島上有了多個同類公司,競爭加大,陳家生意就大不如前。
《海南特區報》曾專門撰文報導此事:當時,三亞市政府入股50%,與另一家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組建西島旅遊開發公司,該公司和陳明哲在西島的一些項目發生衝突。此後,陳家在西島的生意一落千丈。
吃一塹長一智,在承租放雞島時,陳家堅持承租整個島嶼,這樣就不會有後來者加入,打亂陳家的整個開發計劃。
簽約的50 年合同中,採取的是政府出地,陳明哲出資,雙方合作開發放雞島。在這種合作模式下,陳明哲所在公司只需每年上繳政府一定的費用,政府不參與經營,整個放雞島只歸屬一個公司,由陳明哲的公司按照報批時的規劃,負責獨立開發和經營。
無獨有偶。專家王小波就指出,馬爾代夫一直堅持由一個經濟主體向政府租賃一個海島的模式。"一島一酒店的馬爾代夫模式,可以說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無人島開發模式"。
*茂名放雞島簡介*
放雞島位於北緯21.23度,東經111.00度,橫臥在廣東茂名電白縣南海洋面,屬地博賀港灣口西南部,距博賀上島碼頭8海里,是廣東東部通向湛江、北部灣必經之島,島的最高峰頂端建有照距15海里的太陽能燈塔,指引船舶安全航行。 放雞島呈橄欖形,東北、西南走向長2公里,最寬為0.91公里,最窄為0.10公里,岸線長5.96公里,最高頂端海撥135米(東北部),面積1.9平方公里,是電白縣23個島嶼中最大的海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